读《动物庄园》
转载
本来想先看《1984》,但是先是[url=http://www.xys.org/xys/ebooks/literature/novels/foreign/animal_farm/]在 xys 上找到了校好的《动物庄园》[/url],就先看了
感觉就是一经目睹了大清洗的人对在苏联的可怕经历的描述,用动物来婉转点写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好像有些版本的游戏会把血显示成绿色,来减少一些人的不适。如果不是之前看了黄章晋(翻译?)的 Красный террор([url=http://tbmhx.blog.163.com/blog/static/262912820071120105131318/]1[/url]、[url=http://tbmhx.blog.163.com/blog/static/262912820071120102417258/]2[/url]、[url=http://tbmhx.blog.163.com/blog/static/2629128200710229361981/]3[/url]、[url=http://tbmhx.blog.163.com/blog/static/26291282007102293011584/]4[/url]),可能还注意不到其中的一些细节。
这本书的价值,是应该得到中性的评价,而不是过分的吹捧,我很同意译序的结尾一段
[quote]
应该看到,奥威尔的思想有很大的片页性。他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学家,他对生活的感受是出于一种敏感的直觉。当他鼓吹“平等、正义”的“不伤及自由而又消除了贫困的”社会主义时,他的社会主义“远不是一种明确、清楚的政治或思想体系,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经验的粗糙归纳”(潘尼彻斯语)。
[/quote]
总之它和[url=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2611/]乌合之众[/url]类似,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了细致的描述,但仅仅是描述,没有因果,没有推论,没有解决方法。你要问为什么,它没法回答你。“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我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份读物,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有限。
比方说,无论这本书以怎样的方式传播,都不可能制止在这个国家中发生的和书中一模一样的场面:
[quote]
我要是有头幼崽,
在他长大以前,
哪怕他小得像奶瓶、像小桶,
他也应学会
用忠诚和老实待您,
放心吧,
他的第一声尖叫肯定是
“拿破仑同志!”
[/quote]
因此我推荐看完这本书的再去看看本文开头所说的黄章晋的 blog 上的那些,比方说看了下面这段,你会觉得相比之下《动物庄园》中的描写实在称得上是春暖花开的厚码 G 级了
[quote]
那个时候,他们就已摸索出一套向犯人要口供的经验,毒打虽是种最简单原始的手段,但要人痛苦得生不如死,离目标就不远了。对犯人精力、精神的无情践踏和摧毁,令犯人自尊、信心丧失殆尽,便可如愿。譬如乌克兰中央委员会书记柯秀尔很能扛打,但当面强奸他 16 岁的女儿,他就老实了。
……
今天的解密档案显示,莫斯科审判采用了严酷的非法刑讯和精神摧残手段,很多人是因为顾及妻儿的生命才认罪的。譬如布哈林不招供,他20岁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会立即没命;克列斯廷斯基如果不在审讯记录上签字,他的妻子和女儿就会被枪毙。
布哈林的妻儿很幸运。1956年,在孤儿院长大的儿子尤里打听到自己还有个刚出狱的妈妈,千里跋涉到了西伯利亚。在牢中当了20年“人民公敌妻子”的母亲告诉儿子,你的父亲叫布哈林。
加米涅夫认罪后,没能保住妻子、两个儿子以及兄弟和弟媳的命;图哈切斯基元帅一家更不幸,他的母亲在西伯利亚为图哈切夫斯基夫妇被枪决而痛哭时,还不知道另外两个儿子、三个女婿也遭枪决。老太太和一个女儿、一个外孙女和图哈切斯基的独生女被送进“古拉格”、她们没有一个活下来……
[/quote]
[hr]
说句不相干的,我很喜欢小说中的这句,跟最近在 [url=http://society.solidot.org/article.pl?sid=08/01/07/0547248]solidot 上看到的一段[/url]遥相呼应:
[quote]
[b]All animals are equal,[/b]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