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郑凯
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子·王制篇》
最早我很不理解这句话,狮群狼群蚁群蜂群不都是群么?后来看了《人类简史》才明白,动物的社会结构很简单,对应人类只能到“氏族”这个程度、以血缘为纽带,但人类的多个氏族可以达成共识、组成“部落”、最终演化形成“国家”。在确认了身份后,即使是陌生人的命令,人们也会遵从。任何动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但只有智力发展到可以理解接受”群“这个概念了,才会有质变。所以虽然从生物学上人是一种动物,但是这种差别使得”动物“这个词在使用时经常是指排除掉人类后的范围。
在《利维坦论》里,解释了人类需要和平共处时的一些基本原则,作者称之为“自然法”,核心是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导出来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恃強凌弱、欺软怕硬,人类也无法与其他动物相区别,从而“人能群”。正是人类可以领悟,自己不会一直都保持强大(会有生病等运气不好的时候,自己的幼崽也不会马上强大,以及“天外有天”),人人相互为敌的状态即使对于暂时处于优势的人,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才开始追求和平和秩序。这种秩序起初不会很公平,但已经开始避免赶尽杀绝的情况。
一出租车闯红灯,乘客大叫:“嘿!你干吗这样做?”司机说:“别担心,我兄弟经常这么干。”
又遇一红灯,司机依旧呼啸而过。乘客显然愤怒了,威胁说如果下次再闯红灯他就下车。路遇一绿灯,司机猛踩刹车,车子嘎然而止。
乘客迷惑了,问道:“你有病吧?刚才闯了两个红灯,现在绿灯了你倒停了。”
司机回答:“我兄弟可能会从那边过来。”
但即使是现在,每天也不断有人在破坏各种形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着程度不一的损人利己的事情,如偷窃、撒谎、公共场所吸烟、排队夹塞、车辆礼让行人时后车不耐烦地鸣笛,数不胜数。我昨天等车的时候看到一个人把空矿泉水瓶子扔进别人自行车筐里,而自行车离垃圾桶也就五六米。这种难以完全克制的动物本能,要么是想上面笑话那样,理解不了秩序符合共同利益,要么是狂妄地认为惩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养猫的一个经验就是,猫比其他动物要显得狡猾很多,会有很多小技俩,但是这里的狡猾是相对其他更呆的动物而言的,在人类面前,动物的所有心思都不值一提。养孩子也是如此,“人之初性本善”是没养过孩子的人的臆想,小孩子一定会显露出霸道、欺诈、残忍的本能,而我认为抚养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去兽性而获得人性的过程。我也见过不少孩子因为成功骗过了父母,而为自己撒谎的本事自鸣得意,跟我闺女聊起过,她说有的同学直言父母很蠢、很好骗。也许确实有天生的诈骗职业选手,但更多的人,可能要在快成年甚至更大年纪才发现,其他人比他的父母要难骗得多,撒谎的成功率没他想得那么高,所以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撒谎不值得尝试。说白了,都是因为蠢,不懂得维护自身声誉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来说有多重要。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需要足够智力的,这需要正确的评估概率(克服选择性记忆)、明白算法上的局部/全局最优(也就是中文里所谓的“术”和“道”),只有一部分人类能正确理解,而动物和另一部分人类做不到。但是我想,没准这和《私自的基因》里所说的鹰鸽博弈一样,即文明程度越高、大家越讲秩序的社会里,违反秩序所获得的好处就越多,从而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无论怎么进化,喜欢违反秩序的人都和病菌、蚊子一样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只不过病菌蚊子的影响越小,代表着文明的发展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