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的各科作业都跟《觉醒年代》有关(怀疑是从政府、教育部一级一级压下来的命令),我就找了个清晰版本,每天晚上陪她看一集。

看历史剧的问题是,每个人的结局都已经是定数,比方说演到张勋复辟,李大钊在街上演讲痛骂复辟,我就不担心他有危险,他还没去北大呢,还没安排毛泽东当图书馆助理员呢。

同是这一集,有两个鲁迅的经典场景,人血馒头(不知为什么剧里被砍头的是劫匪而不是革命党)、同钱玄同的争论(也就是《呐喊》书名的由来),这倒让我很是欢喜。想起我初中的时候看《鲁迅全集》,感觉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当时的背景信息了解不足。比如《对于战争的祈祷》里,我对引用的这两句还记忆至今(可能仅仅是因为对印刷出版物里有脏话比较新鲜):

“不要吵,服从命令!”

“丢那妈的命令!”

然而丢那妈归丢那妈,命令还是命令,走也当然还是走。四点钟的时候,中山路复归于沉寂,风和叶儿沙沙的响,月亮躲在青灰色的云海里,睡着,依旧不管人类的事。

这样,十九路军就向西退去。

但是我小时候没法方便的查资料,所以这热河在哪我也都知道,说的是军阀混战还是抗日战争也不知道。所以小时候看《鲁迅全集》,吸收不了多少东西。如今有了电视剧,各种生活细节展现出来,对民国背景就更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