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作者:郑凯
2000 年左右的时候,在 CS 火起来之前,StarCraft 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对战游戏:其他的都是多余。我虽然玩得菜,但也算能领略游戏的魅力,经过苦练和经验积累后,虽然没法直接做比较,但我相信击败一个月前的自己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我当时认为 SC 的魅力就在这里:玩家可以被分为十几个假想中的(而不是现在各种游戏中人为设定的)段位,每一个段位都可以轻松击杀比他低一个段位。这就是所谓的深度。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深度,也就是不同数量的段位。SC 作为奇迹,就是因为当时 RTS 有那么多,大都有联网对战功能,但深度上,其他游戏根本没法与 SC 相比。
后来看到有人解答了在更早的 Quake 3 里,玩家可以把低他一级的玩家打成负数(被动摔死算自杀,尤其是 DM17 这张图
02年我到朋友家,一个打了一年左右半职业的北京战队 Q3 玩家,随手和他切了两把,他在可能放水的情况下,打了我一个 30:-5。
然而他碰到当时国内一线的职业玩家,就是 20:-1 到 -3 之间吧,而 RB(RocketBoy,当时的世界冠军) ,能在长盘中把大概当时的 World Top30 中的绝大多数切成零蛋上下。
又过了些年,我迷上一款手游智龙迷城(这可能是唯一让我着迷过的手游
而且,脑力的提升远不如体力的提升,锻炼身体可以在数周内就明显改善,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坚持锻炼数年后可以判若两人,但几乎所有人的智商终其一生都很稳定。人们只能扩充知识,而非智力水平。
大多数游戏可以认为是依照博弈论的某种程度抽象,而且人们偏好选择自己擅长的游戏。但现实的人类社会都可以看作是最为复杂的游戏,而不幸的是,不管人们擅不擅长,都得强制在这个“游戏”里(大约十年前这曾经一度是个热门的比喻,称之为《地球 Online
上述内容实在简单得很,但我快四十了才想明白。但并不以此为耻,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的,不然这世界上哪会有那么多人充满控制欲,又怎么会那么多人一生都在追寻错误的目标。
“笨鸟先飞”的错误在于,假设人的智力不一样但是意志力(耐受力
Le bonheur est de connaître ses limites et de les aimer.
所谓幸福就是对自身限度的认识,并且心安理得
我在《约翰
还有一个衍生问题是,差距代表的是“趋势”而不是“结果
在承认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后,很多事情变得好理解了。
向上看是“天外有天
向下看也是我所欠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是自信的增长)而心态逐渐放平。大概五年前,我在项目组里做了一个工具让大家开发测试游戏时更有效率,在给所有人介绍完后,大家都觉得很棒。组头跟我说,可以给这个工具写个使用说明放到 wiki 里,我说他们又不傻,学几遍应该就会了,组头说
这有些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场白: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
, ”他对我说, “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
我喜欢在网上跟人争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更多的事情,是我非常有把握的,与此对立的那些想法就变得可笑、不值一辩。我假想过这么一种情况,两个人围绕一个问题而相互攻击,大骂对方是傻逼(但通常,为了规避社区管理,只能把这个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
我们需要牢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无论他人的局限,还是是自己的局限。很早以前王晋康的《养蜂人》给了我很多启示,尤其是那句“可是孩子们啊,你们想没想过,1400克的大脑很可能也有它的极限?”
三十岁的时候,我在想什么叫“而立”之年,后来按我的理解,这个“立”是“安身立命”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