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铁蹄(The Iron Heel)》

转载

这是我所读过的所有政治读物里最有趣最通俗易懂的一本,之前我是多么憎恶马克思啊,确切的说是无聊空洞的政治课让我感到反胃的。

[b]分配[/b]

不过现在的情况和一个世纪前有些不太一样,起码从我出生到现在好像没有再听说美国闹过什么经济危机了,也没有过什么总罢工,没有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兄弟需要我们拯救(我倒觉得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书里一开始的情景很像,真的很像)。这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假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人口比例是 20% 和 80%,而所分配到的剩余价值是 80% 和 20%,结果无产阶级处在深渊之中,最后连活命都成问题的时候就会爆发革命。但资本家为什么要这么苛刻?这么分配当然是鼠目寸光的,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稳定、更长远,多分他们一些剩余价值又何妨?假设阶级人口比例不变,但剩余价值的分配是两个阶级各半,这样无产阶级的生活就被改善了很多,而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少一点也没什么,反正那些多出来消耗不了的牛奶最后也会被倒掉,干嘛不拿出来让自己的统治更稳妥些?这会怎么样?这就会变成现在的美国。杰克·伦敦也没否认资产阶级存在的意义,革命的原因不是因为有资产阶级,而仅仅是资产阶级没有管理好无产阶级。生产力是不断提升不断积累的,现在的生产力同样是一个世纪前所无法比拟的,以后还会以几何数阶提升,无产阶级就是再被剥削,最后分配到他们手里的那部分也可以让他们过的很舒服很安逸,而且这种由少数贵族所统治的方式无可否认是最有积极性最有效率的。而中国呢?一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有开始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的条件。

经济危机一直没搞懂一个问题,牛奶为什么要倒掉?假设牛奶总量是一定的,市场饱和了,那剩下的牛奶倒一半卖一半比卖掉全部能挣到更多的钱吗?与其倒掉一半,为什么不以便宜一倍的价格卖掉?总共得到的钱不是一样吗?总之都是得到相同的钱,相同价格的剩余价值,多给无产阶级点好处不是可以让资产阶级坐的更稳吗?铁蹄镇压了三百年最后还是被推翻了,可满清温和的封建统治却让汉民庆幸自己摊上了个好皇帝,甘心接受异族人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可为什么要压迫呢?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会跟自己的牲口过不去、逼他们“造反”、“革命”吗?精心照料他们反倒会让它们干更多的活出来。

[b]人的差异[/b]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贫富差异?为什么这群人是统治者而另一群人是被剥削者?按阶级来划分的话我想我应该是中产阶级的子弟吧(我现在已经开始独立了,因此暂时还是个无产者……),因此我的话也要受到阶级限制,这是必然的。父亲是我的第一个研究对象,他刚结婚的时候是工人,在我一两岁的时候他试着做生意,几次都失败后开始打家具,这是他在上学勤工俭学的时候学会的本事,最初给亲戚朋友做,之后就开始卖,又找了帮手,我还记得四五岁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有了那个“佳新家具店”的大牌子。我家搬家是很频繁的,几年就搬一次,房子自然越盖越大,盖出了县里的第一栋私人家的三层楼,地面上的花纹已经记载了那个时间,1990 年。他用了不到 8 年的时间从白手起家做到现在的规模,现在已经不用自己卖力就可以挣到源源不断的钱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手下的木匠们还是木匠,他却早已安稳的当上老板,没错,他是在剥削木匠们,可二十年前大家都是木匠啊!

[hr]

花了我两天半里坐地铁的时间,大致算了一下,如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的话,10 字/秒,还是和我大约是 2001 年躺在火车里看《许三关卖血记》时的速度一样。

之前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看书了,地铁里的时间继续用睡觉来打发。上星期天在我以为不得不继续买那套劣质“精装本”中的这本书时,终于发现了平装本的《铁蹄》,这两本相同内容的书的定价为 27¥ 和 9.5¥——那些印精装本的狗日的出版商实在应该下地狱。而我买的这本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我还看过这个出版社印的《白鲸(Moby Dick)》,因此印象很深。

我可以在任何时刻去读杰克·伦敦的书并立即进入状态,其他的书就不行,有眩晕感,强制看了 n 页就看不进去了,不管他是米兰·昆德拉还是大江健三郎。可读杰克·伦敦总能让人精神气爽。

乱七八糟的不干正经事,连这个也没写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