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老大,奸老二,家家有个坏老三

转载

一、

  专门有一种类型的民间故事,关于两兄弟分家。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从前有兄弟两人,哥哥忠厚勤劳,弟弟狡猾懒惰,父母去世以后,兄弟俩商量分了家。”分家的结果不用说,弟弟分到了好的一半,而哥哥拿的是差的一半。后来,那个好吃懒做的弟弟,还总利用 各种机会,去占哥哥的便宜,善良纯朴的哥哥呢,也总是让弟弟揩油得手。当然,故事最后,在聪明的妻子、善良的仙女、或者会说话的金丝鸟的帮助下,哥哥总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弟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这种故事反映了人们的一般印象:大哥大姐都是很有道德感的,而小弟小妹都是很有小心眼的,哥哥姐姐总在为别人操心,而弟弟妹妹只会为自己算计。照说一个人的性格,仅仅决定于遗传与环境。一奶同胞,遗传基因是相近的,成长环境也是类似的,为什么在我们印 象里,一户人家的老大,他的性格往往更像另一户人家的老大,而不是更像自己的弟弟妹妹呢?

  二、

  伟大的科学家能够做出伟大的发现,很少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独门证据。《物种起源》里引用的物种例证,并没有超出一般博物学家的知识范畴。然而这些物种证据,在大多数专家看来,正是对上帝创造万物的最好支持,和对邪恶的进化论的最好驳斥。他们对于样本无动 于衷,根本不去考虑证据蕴含的可能性。1871年,《物种起源》发表12年后,达尔文在一封信中说:“昨夜我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促使一个人成为未知之物的发现者,这真是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许多人很聪明,——比那些发现者要聪明得多,但却从未有过任何 创新之举。”

  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弗兰克·J·萨洛韦,受到了达尔文问题的触动,为什么面对同样的证据,有人愿意去找一种全新阐述,而有人仅仅满足于把证据塞到现成框架里去呢?他猜想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一定存在某些差别,有的科学家迷醉于已经建成的大厦,诚心虔意地拜服于它的宏伟壮观,甘 愿付出一生来继续添砖加瓦,并且随时准备扼杀一切奇谈怪论;而有的科学家却总是蠢蠢欲动,怀疑地打量一切既有权威,一旦有了新的证据,就时刻准备来一场理论革命。后来,在麻省理工大学人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期间,萨洛韦重点研究了达尔文时期的科学界,根据对 待进化论的态度,从极度支持到极度反对,他邀请了一批科学史学者,对当时的二百多位科学家分别打分,归入支持与反对两大阵营。然后排列科学家的背景,一一列出国籍、宗教、年龄、财产、社会地位、俄狄浦斯冲突(与父母的关系)、出生顺序等等因素,研究分数与 背景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两大阵营最显著的差别,是科学家的出生顺序:《物种起源》发表之前,在身为头生子女(在家里排行老大)的科学家中,支持与反对的比例为9:1,而在后生子女中,这一比例接近于1:1,也就是说,后生子女接受进化论的倾向,是头生子女的整整九 倍;《物种起源》发表以后,很多反对进化论的头生子女被争取了过来,但后生子女对于进化论的支持倾向,仍然是头生子女的4.4倍。

  萨洛韦进而研究了历史上的28场科学争论。在直接挑战传统的科学革命,例如哥白尼理论中,后生子女对于异端学说的接受倾向,是头生子女的5到15倍,对于稍微温和的新理论,像大陆漂移说,后生子女的支持倾向也是头生子女的2到3倍。即使是由头生子女, 像牛顿、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创立的理论,支持新理论的后生子女,也大大超过了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萨洛韦最终得出结论,头生子女大多倾向于维持现状,而后生子女更喜欢挑战权威。

  三、

  萨洛韦把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引入了温情脉脉的家庭,展开了一幅家庭政治的严酷图景。跟动物竞争自然资源一样,孩子们也必须去竞争家庭资源:父母的关心与投资。竞争的结果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在生活困难的家庭,这甚至直接决定了孩子们的生死。孩子一出 生就要全力以赴,参加一场动物本能的生存竞争。

  不同的出生顺序,决定了不同的竞争策略。老大的优势非常明显,块头最大,知识最多,能够轻易镇压弟妹们的反抗,在很多社会里,长子/长女还天然具有继承人的地位。由于出生最早,老大身上已经积累了最多的关心和投资,老大的最佳策略,就是加强自己继承人的地位,保证最优秀的资源都要花在自己身上。明的一手,是接受父母的价值标准,顺从父母的人生设计,并且模仿父母的家庭角色,干一些家务 活,管理更小的孩子,努力塑造接班人的光辉形象。暗的一手呢,自然就是利用身体优势和“代理家长”的地位,对于不服从自己权威的弟妹们,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恐吓,把一切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笼罩在绝对优势的老大之下,后生子女虽然不满,也不能明刀明枪地硬干,只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情绪化的反应显然是撒娇,利用自己的弱者地位,遇到欺负就放声大哭,寻求保护。理智一些的,就注意发展自己多才多艺,绕开哥哥姐姐的强项,寻找还没有占 领的领域,在那里吸引父母的注意,展示自己值得投资的一面。再狡猾一些的呢,就施展外交手段,弟妹之间合纵连横,联合起来对抗老大。实在斗不过了,他们有时候也会干脆放弃培养,到家庭以外去寻求自己的价值。

  同胞竞争的结果,由于老大的优势地位,他们一般更加自信,也更加具有攻击性,有更多武断和支配的行为;由于模仿父母,他们比较认同主流价值,也愿意接受别的权威,具有更多的责任心,因此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中,头生子女的比例超过了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 。但他们更加敏感,更容易嫉妒别人,因为随着弟妹的出生,在家庭资源的配置上,他们从垄断地位掉了下来,不得不去参加群雄混战;而后生子女一生下来,就已经处在一个市场时代,早就习惯了家庭资源的竞争,后面再生几个小孩子,他们就没有老大那样的切肤之痛。

  后生子女的策略也塑造了自己的性格。他们一般性格随和,喜欢交际,善于妥协,并且富有爱心,愿意为别人考虑。更重要的一点,由于从小就学会了寻找新的家庭位置,他们喜欢体验新鲜事物,敢于怀疑,敢于冒险,不怕成为极少数,从小具有叛逆倾向。萨洛韦指出 ,头生子女的科学创造力,一般表现为尽力完善理论大厦,解决先驱遗留下来的难题;而后生子女,像排行十位开外的达尔文,更喜欢掀起惊涛骇浪,发动一场颠覆性的理论革命,——当然了,他们的成功次数比头生子女少得多。

  四、

  呆老大,奸老二,家家有个坏老三。

  假设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父母下面有三个儿子。老大,我们知道,他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忧家忧民,小小年纪就特别懂事,十岁不到就成了“小大人”。发展得好,他会自信、能干、有道德感、有责任心,一根社会栋梁。但在中国社会,能成才的总是极少数,要是 万一没出息,自信就成了不撞南墙不回头,责任就成了任劳任怨老黄牛,而道德呢,就更要被笑成“蠢猪式”的宋襄公了。画虎不成反类犬,“呆”字帽子哪里逃。

  老二。吃过几次苦头以后,老二就会知道,在正面战场硬拼,是拼不过强大的哥哥的。老二只能明地里服从哥哥,暗地里却曲线救国。老大犯了任何错误,老二的基本态度就是幸灾乐祸,如果事前没有暗中捣乱,事后也要到父母那里积极揭发,彻底批判。小弟弟更是一 件天然工具,稀里糊涂好几次,会被二哥推上反对大哥的最前线。吃亏挨打,那都打在小弟弟的屁股上,而到了父母那里,这又成了老大欺负弟弟的现成罪状。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老二是潜规则的天然高手。父母与大哥早就看穿了这个家伙,却又抓不到他的任何把柄,只 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唉,小小年纪就奸成这样,长大了可怎么办哪!”

  到了老三,就要面对一个严峻形势:玩硬的,玩不过大哥,玩软的,又玩不过二哥。黑道白道都堵死了,我还怎么跟哥哥竞争呢?这俩人一个大仁大义,一个假仁假义,我、我……对了,我他妈干脆就来个不仁不义!老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庭位置:叛逆。为了争夺父 母的认可,老大服从家庭的明规则,老二发展出了一套潜规则,而老三干脆否定一切规则,公然偏离父母的教育期望。捣蛋、逃课、写诗、打架、谈恋爱、弹吉他,父母禁止什么他就做什么。家家有个坏老三,当父母为老三操碎了心的时候,这场争夺父母注意力的家庭竞赛 ,老三就算是大获全胜了。

  五、

  再抄几句话。

  “就大部分个性特征而言,独生子女往往介于头生子女和后出生子女之间,但就乐于体验性(创造力的关键品质)而言,他们通常更接近于头生子女,原因是独生子女像其他头生子女那样,倾向于与父母和权威相认同。”

  “1859年,法国科学家平均每人只有1.1个兄弟姐妹,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平均每人有2.8个兄弟姐妹。在19世纪余下的岁月中,达尔文主义也从未真正在法国立住脚;一直要等到20世纪50年代,自然选择理论才真正在这个国家得到普遍采纳 ,距《物种起源》的发表已相隔近一个世纪。在这不寻常的延迟的背后,不是居维叶(法国科学权威,反对进化论)派在作祟,而是避孕和计划生育。”

  弗兰克·J·萨洛韦,《天生反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最后所抄的两段话,分别来自于该书25页和40页。